管理学研究生(管理学研究生考试考什么科目)




管理学研究生,管理学研究生考试考什么科目

5月7日,“2023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瞰见新青年大会”在杨浦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主办,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协办,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学者和创业者们回到曾经的母校,“聚光”科技、人文和管理,在观点激荡中相互启发,共同探寻“掌灯”未来的力量。

“瞰见新青年”是复旦管院打造的青年品牌,以引领青年多样化的前行道路为理念,邀请各领域青年榜样,讲述青年故事,分享属于一代新青年的经验与成就。复旦管院将与各行各界的青年才俊们一起“上场”,共同激发科创时代的无限潜能。

孙金云: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人公”

“从成为教师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课比天大’,但这一刻我发现,教室和教学的主人公应当是学生。”这是复旦管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孙金云在会上的开场白。在“2023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瞰见新青年大会”上,青年校友们就科技、人文和管理各个领域踊跃对话,桃李满天下的孙教授深感无比欣慰。

作为复旦MBA、EMBA等项目的资深主讲教师,孙金云以“创业课上的孩子们”为主题,通过讲述四名学生在创业课课堂内外的表现,揭示出创新思维的底层逻辑是“共情利他、打破常规、应变坚韧与跨界探索”。

长期深耕课堂的经验,让孙金云更看重“对学生的引导和侧面旁观”。他告诉记者,教师最大的成就是能在“闲暇之余仰望星空,看见的每一颗,都曾是我教过的独一无二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虞嘉怡:不忘初心

做扎根中国的管理学研究

“我们要做‘顶天立地’的管理学研究,不仅要扎根在我们国家的实际需求与应用场景之中,也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虞嘉怡在主题演讲中说。

“管理科学是一门优化决策的学科,在约束条件的限制范围内,通过有效方法寻找到最优解。”过去的研究解决的是“降本增效”的问题,但这并不是企业唯一需要考量的因素。虞嘉怡认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当是“有趣的”“独特的”,研究导向要能够“真正服务于国家需求,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以全局观和社会观把企业和社会的福利结合在一起”。

今年是虞嘉怡立志投身管理科学研究的第十个年头。从一名热爱运筹学的清华工业工程毕业生,到如今站在复旦管院讲台的青年教师和在国际顶刊发表多篇论文的青年学者,虞嘉怡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做科研需要足够的耐心,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2013年,我带着自己的梦想开始了学术旅程;十年后,我带着自己和同学们的梦想,再一次踏上征程。”

高悦:跨界创新

电池玩出新花样

“当一项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多学科交叉研究往往能够另辟蹊径。”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高悦分享。他通过不断摸索,用“跨界”方式把电池玩出了新花样。

当传统方法已无法解决下一代储能电池稳定性和安全性时,高悦瞄准了“有机高分子化学”,借助有机高分子材料致密度高、机械性能好等优势,创新性地将有机高分子材料引入到电池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设计之中,以此“驯服”脾气“火爆”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此外,他的课题组也在对一个疯狂的想法进行尝试,他说:“我们把电池做成了一个‘机器人胃’,给它喝杯特制‘奶茶’,就能在1分钟里把其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实现持续工作。”这个“胃”的强劲性能,已在无人机等智能设备上获得初步验证。

王晶:构建数字生命体

脑机融合新时代

“下一个十年是生物脑和人工智能的科技碰撞,我们正在迈向脑机融合的数字生命时代。”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院产学研转化中心负责人王晶对“柔性可穿戴脑机交互数字疗法”的研究分享引发全场关注。

“我们的目标是开创从0到1的全球性研究,形成技术壁垒。从疾病的预测评估到建模分析,再到诊疗方案输出,最后到疾病病程管理,打造‘数字生命体系’的完整闭环。”王晶及其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拟神经态的类脑机器学习算法、类脑智能意念交互数字生命与柔性可穿戴脑机交互能量疗法。

作为产学研转化中心的负责人,王晶更看研究成果在应用场景上的实现。目前,“数字生命体系”已经构建出四大蓝图,她希望通过生物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为疾病治疗打开新的窗口。

董宁宁:透过动物考古

“看见”人类社会

“动物考古虽然研究的是动物骨骼,但透过动物骨骼,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人类社会。”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董宁宁以“动物考古如何探索古代社会”为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通过科技手段“复古的复旦”。他们通过“田野采集”方式进行观察与测量,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动物骨骼形态的观察、测量和稳定同位素等骨化学方面的分析。

“考古学让我抽离日常,回归田野、回归朴质,在古代和现代的间隙中反观自我、关照内心。”董宁宁告诉记者,动物考古学的目的是通过考古遗址当中出土的动物骨骼,探索古代社会当中人跟动物关系的多样性,而另一目的是“古为今用”,帮助现代社会解决生态保护、动物福利等问题。

丁文超:探索智能

驾驶规律洞见本质

“我们未来的生活会被智能化所影响,我们未来的出行也会被智能驾驶所改变。”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丁文超的演讲围绕 “智驭未来——探索机器人决策的智能之路”展开。

自动驾驶系统是通过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的驱动,以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作为输入,以油门、方向盘为输出,协同感知、决策、执行多个核心系统。丁文超说:“目前的智能驾驶在复杂交互环境下就像个‘新手司机’,只有通过算法优化,让它懂交互、会预判、丝滑操控,才能成为合格的‘老司机’。”未来,他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的变革性技术,并积极推进技术向应用的转化。

陶勇:“光M计划”

天下无“盲”

“我想通过科技将光明引入到所有人的眼中,并通过人文和公益将希望引入所有人的心中,最后实现‘天下无盲’”,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眼科主任医师、知名眼底疾病专家陶勇的分享将会场气氛推向顶点。

陶勇表示,将推动“光M计划”真正实现落地,为更多眼疾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比如培养视障儿童的发声技巧,让他们有可能成为音频网站主播,拥有更加多元的选择,更好地创造个人价值。

医生、创业者、企业家、研究生导师、“科普网红”、公益人……陶勇身兼多重身份而转换自如,核心是不变的“医者仁心”。“意义是一个动词,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做的每一份努力,在未来都在不知不觉地改变整个世界。”陶勇感慨道。

文字/图片:沈莹

编辑:周梦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管理学研究生(管理学研究生考试考什么科目)

赞 (0)